秦亮甫治疗顽固性面瘫医案举隅
秦亮甫教授作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著名中医学家,以其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,在治疗顽固性面瘫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显著的疗效。以下是根据参考文章整理的秦亮甫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医案举隅:
一、医案背景
秦亮甫教授擅长针药并施,重视内外结合,行医50余载,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,包括顽固性面瘫。顽固性面瘫通常指经过多种治疗方法仍难以痊愈的面瘫,其病因复杂,治疗难度较大。
二、典型医案
医案一:李女士案例
患者信息:李××,女,54岁。
初诊时间:1996年11月20日。
病史:患者2个月前突然出现左耳局部疱疹后引起左侧面部瘫痪,曾用抗病毒药物、维生素B1、B12注射液、针刺、水针、推拿等多方法治疗,无明显好转。
症状:左眼闭合不全,左口角偏向右侧,左侧鼻唇沟变浅,左额纹消失,吃饭时食物滞留口中,鼓腮漏气。苔薄黄偏燥,脉稍细软。
诊断:左侧面神经瘫痪。
治法:祛风平肝,调和气血。
方药:炙僵蚕9g,炙全蝎3g,钩藤15g(后下),石决明30g(先煎),天麻9g,当归9g,太子参15g,麦冬9g,黄芩9g,黄芪15g,升麻6g,柴胡6g。水煎服,日1剂。
针灸治疗:温针灸治疗,取穴阳白、攒竹、丝竹空、睛明、颧髎、牵正、地仓、颊车、下关、听宫、合谷、翳风、风池、足三里、太冲等。在翳风、地仓、攒竹、下关、阳白、颧髎穴针刺后,针柄上捏上艾绒施灸。
复诊及调整:二诊时,患者症状有所好转,继续调整方药和针灸取穴,加强清热化湿、牵正通络的治疗。经过近2个月的治疗,患者面瘫痊愈。
医案二:魏先生案例
患者信息:魏××,男,72岁。
初诊时间:1999年6月2日。
病史:患者1月余前行腮腺瘤切除术,术后左侧面瘫。经激光、理疗、电针、水针治疗已1个月,效果不佳。
症状:抬额左额纹消失,左眼闭合不全5mm,左鼻唇沟消失,口角歪向右侧,伸舌左偏,鼓腮漏气。进食困难,食物停滞于左侧齿颊之间。舌偏红,苔薄,脉弦滑。
诊断:左侧面神经瘫痪。
治法:平肝通络、活血化瘀。
方药:天麻15g,羚羊角粉0.6g(吞),钩藤15g(后下),炙僵蚕9g,炙全蝎3g,元胡9g,升麻3g,制胆星9g,羌独活各6g,大力子9g,石决明30g(先煎)。水煎服,日1剂。
针灸治疗:温针灸治疗,取穴头维、阳白、颧髎、迎香、地仓透颊车、攒竹透鱼腰、承浆透地仓、下关、合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翳风、太冲等。
复诊及调整:二诊时,患者症状明显好转,继续调整针灸取穴和方药,加强温经通络、散结消肿的治疗。经过2月余的治疗,患者面瘫痊愈。
三、治疗特点
针药并施:秦亮甫教授在治疗顽固性面瘫时,注重针药结合,既用中药内服调理气血、祛风通络,又用针灸外治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。
辨证施治: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,灵活调整方药和针灸取穴,做到辨证施治、个性化治疗。
重视温针灸:秦亮甫教授认为温针灸具有祛风散寒、行气活血、温通经络的作用,对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尤为有效。
整体调整:在治疗过程中,不仅关注面瘫的局部症状,还注重整体调整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综上所述,秦亮甫教授在治疗顽固性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其针药并施、辨证施治、重视温针灸和整体调整的治疗特点值得临床医师借鉴和学习。
一、医案背景
秦亮甫教授擅长针药并施,重视内外结合,行医50余载,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,包括顽固性面瘫。顽固性面瘫通常指经过多种治疗方法仍难以痊愈的面瘫,其病因复杂,治疗难度较大。
二、典型医案
医案一:李女士案例
患者信息:李××,女,54岁。
初诊时间:1996年11月20日。
病史:患者2个月前突然出现左耳局部疱疹后引起左侧面部瘫痪,曾用抗病毒药物、维生素B1、B12注射液、针刺、水针、推拿等多方法治疗,无明显好转。
症状:左眼闭合不全,左口角偏向右侧,左侧鼻唇沟变浅,左额纹消失,吃饭时食物滞留口中,鼓腮漏气。苔薄黄偏燥,脉稍细软。
诊断:左侧面神经瘫痪。
治法:祛风平肝,调和气血。
方药:炙僵蚕9g,炙全蝎3g,钩藤15g(后下),石决明30g(先煎),天麻9g,当归9g,太子参15g,麦冬9g,黄芩9g,黄芪15g,升麻6g,柴胡6g。水煎服,日1剂。
针灸治疗:温针灸治疗,取穴阳白、攒竹、丝竹空、睛明、颧髎、牵正、地仓、颊车、下关、听宫、合谷、翳风、风池、足三里、太冲等。在翳风、地仓、攒竹、下关、阳白、颧髎穴针刺后,针柄上捏上艾绒施灸。
复诊及调整:二诊时,患者症状有所好转,继续调整方药和针灸取穴,加强清热化湿、牵正通络的治疗。经过近2个月的治疗,患者面瘫痊愈。
医案二:魏先生案例
患者信息:魏××,男,72岁。
初诊时间:1999年6月2日。
病史:患者1月余前行腮腺瘤切除术,术后左侧面瘫。经激光、理疗、电针、水针治疗已1个月,效果不佳。
症状:抬额左额纹消失,左眼闭合不全5mm,左鼻唇沟消失,口角歪向右侧,伸舌左偏,鼓腮漏气。进食困难,食物停滞于左侧齿颊之间。舌偏红,苔薄,脉弦滑。
诊断:左侧面神经瘫痪。
治法:平肝通络、活血化瘀。
方药:天麻15g,羚羊角粉0.6g(吞),钩藤15g(后下),炙僵蚕9g,炙全蝎3g,元胡9g,升麻3g,制胆星9g,羌独活各6g,大力子9g,石决明30g(先煎)。水煎服,日1剂。
针灸治疗:温针灸治疗,取穴头维、阳白、颧髎、迎香、地仓透颊车、攒竹透鱼腰、承浆透地仓、下关、合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翳风、太冲等。
复诊及调整:二诊时,患者症状明显好转,继续调整针灸取穴和方药,加强温经通络、散结消肿的治疗。经过2月余的治疗,患者面瘫痊愈。
三、治疗特点
针药并施:秦亮甫教授在治疗顽固性面瘫时,注重针药结合,既用中药内服调理气血、祛风通络,又用针灸外治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。
辨证施治: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,灵活调整方药和针灸取穴,做到辨证施治、个性化治疗。
重视温针灸:秦亮甫教授认为温针灸具有祛风散寒、行气活血、温通经络的作用,对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尤为有效。
整体调整:在治疗过程中,不仅关注面瘫的局部症状,还注重整体调整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综上所述,秦亮甫教授在治疗顽固性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其针药并施、辨证施治、重视温针灸和整体调整的治疗特点值得临床医师借鉴和学习。
上一篇: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
下一篇:江克明验案六则